时间:2024-03-29 来源:高工锂电网
4月即将到来,锂电最新排产预期已经出炉,其中一些变动值得关注与解析。
市场调研显示,在3月电池、正极排产同环比恢复明显且超过1月水平的基础上,4月锂电整体排产环比微增10%左右。
其中,上游碳酸锂排产增速抢跑,4月主要企业合计产量环比预增超25%,头部企业单月排产增速接近70%,行业内部排产增速差距较大。
电池和负极环节的排产增长也较为强劲,4月主要企业合计产量环比增长均近15%;头部电池企业单月产量有望超过40GWh。不过,负极也是唯一一个出现主要企业排产同比预下降的环节。
正极环节,4月三元主要企业合计产量环比涨超10%,磷酸铁锂主要企业合计产量环比增长或不及5%。电解液主要企业4月合计产量涨幅亦在10%左右。
最后是隔膜环节,4月主要企业合计产量环比增长或不及10%。
6系三元表现超预期,负极库存接近安全
从4月排产数据可以看出,锂电产业链各环节正出现新的变化。
其一,正极环节,铁锂企业排产增速低于三元,背后是今年以来三元电池的行情回暖。
在三元排产预增超过铁锂之前,动力电池内部已经出现铁锂和三元份额的反转。今年2月,三元电池的实际月度产量超过铁锂电池,且三元动力库销比低于铁锂动力库销比和铁锂储能库销比,更为接近1.5-2个月的安全区位。3月铁锂产量有所恢复,而三元依旧保持增长。
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由于终端在一季度出现了以问界M7等为代表的三元爆款车型(连续3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)、且多数选择6系三元电芯,终端正向反馈良性传导。
另一方面,储能需求的波动,叠加中低端车型价格战前期主要引发消费者观望情绪,对短期铁锂需求产生一定影响。
三元材料内部,同时向下挤占5系、向上挤占8系的6系三元材料份额,已在今年2月达到历史高点,占比超过30%,与8系三元的份额差距不到5个百分点。2023年,8系三元生产占比一度高达50%。
爆款车型之外,电池企业正基于对市场节奏的把控,不断将产能资源集中于800V高压快充、插混增程这两个能寻得增量空间的终端场景。
据高工锂电了解,不止一家电池企业表示,会在2024年提高已落地三元产线的产能利用率,并整体提高三元电池的出货占比。这对于三元材料来说意味着确定性较高的需求。
其二,3月负极产量预期环增超30%、4月负极排产预期高于其他中游材料,主要是受到一季度以来去库效果明显的影响。
以23年10月份石墨法案出台为节点,企业提前超备库存;但后续实际需求复苏不如预期,导致负极企业通过较大力度的减产进行去库。
数据显示,目前负极材料库存约为45天,进入安全区间,企业重新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,排产预期紧跟终端排产节奏。
其三,隔膜环节排产预期增量不及下游,主要是由于内部分化明显,头部厂家复工力度更强而尾部生存困难,库存量在35天左右,厂家反馈仍需进行去库。
排产之外,锂电企业在产能利用率上的表现也值得关注。
据了解,4月锂电产业链产能利用率将整体延续3月态势,头部可实现60%,其他企业则在30%-40%。
有观点指出,当前锂电行业产能扩张速度放缓,但产能利用率恢复相对缓慢,目前尚未走向“更高景气度”;但随着新增企业数量下降,竞争激烈格局有望缓解。
需求超增与锂价超跌,谁先到来?
今年以来,新能源车市场及锂电产业链上的信息愈发复杂多元,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,或许需要回归到对于供需基本面中变量或增量的判断。
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,都有各自的核心议题需要面对。
其中,随着3月排产的回升,过去一段时间,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向11-12万元的相对高位回归,意味着市场对锂电回暖存在较高预期。那么需求端的高增长预期究竟能否落地?
短期内,可以确定的是,高强度的终端价格战正在开始度过消费者观望的阶段,进而转向促进销量增长。而虽然特斯拉“逆势”宣布涨价,但在业内人士看来,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刺激涨价前的消费。在此策略的刺激下,特斯拉相关车型的月销量有望重回1万。
由比亚迪强势主导的5-10万元PHEV车型价格战,将主要对铁锂产销的上行起到修复作用,三元材料的持续上行则可能承压。
以上利好,将进一步推动终端环节完成去库,继而到来的补库行为则将带动中上游排产回升。
数据显示,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库存正呈现出“缓慢下降”的变化特征。2023年11月,纯新能源车企库存达到40万台的近期峰值水平,但在2024年2月已降至34万台,其中经销商渠道库存下降明显,行业库存正在向健康回归。
市场认为比亚迪或在今年一季度确立单车利润底部后迎来反弹,在此之后,锂电产业链利润有望被拉动。
另有业内人士表示,短期内小米汽车的售价与销量,将成为锂电产业链中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。
中长期来看,新能源车由纯电向插混、增程等多元路线齐头并进,以及中高端新能源车型增长预期的释放,都将带来更为广泛的机会。
政策方面,“以旧换新”政策细则的公开与实行,叠加换购有望取代新购、增购成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要增长动力,有望成为确定性较高的利好。
供给端,碳酸锂期货在本周跌回10万元上下水平、带动现货价格出现2月底以来首次下跌,背后是期货仓单货物和进口原料开始涌入市场,碳酸锂原料供应向宽松恢复。而需求端缺乏上行支撑,盘面整体向理性回归。
本周初市场再次发酵宜春涉锂企业减停产的信息,但实际上自春节假期后,少部分被击破成本线的中小型冶炼厂便未复工,供过于需的过剩格局未发生逆转。
拉长时间轴来看,当前基本面上除了供给过剩之外,暂未其他强势趋势或信号出现,整体进入“弱现实、强预期”的波动周期,需要警惕市场波动是基于资金情绪,还是切实的产销改变信号。